偏食,不一定是孩子的错
2025/4/1 来源:不详新年将至,节日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鸡鸭鱼肉,这让家有挑食儿童的爸爸妈妈又不免陷入了焦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妈在家如何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要纠正孩子偏食,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何会挑。家长往往会一味责怪孩子“嘴太刁”,但其实问题未必出在孩子身上,也许是你做饭的习惯原本就有问题。不信可以回忆一下,你家的餐桌有没有这些问题呢?
家庭餐桌是否“荤多素少”?
如果平常餐桌上每天都有红烧肉、糖醋鱼、烤鸡翅等大荤菜,而鱼香肉丝、木须肉、宫保鸡丁等荤素搭配的菜也比较多,所谓的素菜也是麻婆豆腐、青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那可真的不能怨孩子。
孩子对陌生的东西,尤其是陌生的食物很不感冒。不认识蔬菜,更不习惯蔬菜的味道,自然也就不愿意吃。
孩子对蔬菜留下过阴影
如果孩子吃过生洋葱、青椒、芹菜、韭菜等味道比较重,甚至会产生不适感的蔬菜,就会记住这个味道,不愿意再去尝试。
另外,孩子对食物有联想性,看到同类蔬菜也会拒绝,进而所吃的蔬菜越来越少。
素菜色彩和口味单调不可口
如果每天餐桌上的素菜种类单调,做法也没有新花样,又没有鲜艳的颜色,孩子就会提不起吃菜的兴趣。换成我们大人,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酱油色的素菜,或者清汤寡水的白菜豆腐,肯定也不想吃。
家长是否有强迫孩子吃蔬菜的行为?
如果因为孩子不吃蔬菜而被训斥或强迫过,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发不喜欢吃蔬菜。设想一下,假如是我们,面对一桌可口的饭菜,刚动筷子却被骂了一顿,肯定是整顿饭都食之无味。
怎么样,以上四种误区,你中招儿了几项呢?没关系,今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了。那么就从这个春节开始,改变烹调习惯和饮食结构,全家一起多吃菜吧!趁着小长假,看看能够帮孩子“扳过来”多少吧!
调整菜肴结构,以身作则
尽量避免红烧排骨、红烧肉、糖醋里脊等纯荤菜,以荤素搭配的菜肴为主
在饭桌上增加一份素菜,最好一周内的食材不要重复,将白灼、清炒、煮汤等做法交替进行,让孩子觉得不再单调。
素菜也要可口,味道和口感都应该具备,多数孩子喜欢软一些的蔬菜。
从搭配着少量肉丝的荤素搭配菜开始尝试,先让孩子接受蔬菜,再尝试单独做这种菜。
尽可能选用绿色、橙红色、紫色等颜色鲜艳的蔬菜,每餐都把这些颜色用上,让素菜变成彩虹色!同时要注意口味的愉悦性,避免那些味道重的蔬菜。
比如,多选用菠菜、油麦菜、生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冬瓜、蘑菇等,而洋葱、青椒、海带、胡萝卜、香菇、茼蒿、苦瓜等就不适合尝试。
爸妈主动多吃蔬菜,即便不可口也不说蔬菜不好,经常表现出享受的神情,吸引孩子去尝试,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蔬菜种类。
丰富蔬菜烹调和摆盘方式
尝试多种烹调手段,并做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增加孩子的兴趣。比如:
将蔬菜擦丝,加鸡蛋和面粉做成蔬菜煎饼,再用模具切成卡通形状,甚至盘子里做些动物造型,美味、营养又好看,如果能让孩子参与效果会更好。
将彩色蔬菜切成小丁,加瘦肉、鸡蛋、虾仁等做炒饭,同样搭配其他食材做成一棵树,或者用模具摆出一朵花,吸引孩子的兴趣,无形中吃进去很多蔬菜。
用黄瓜、西红柿、甜玉米、甜椒、胡萝卜等蔬菜,加酸奶做成蔬菜沙拉,把他们盛放在花叶生菜上,颜色丰富又好吃。
将蔬菜“藏”起来
如果孩子很抗拒蔬菜,可以试试让孩子看不到蔬菜的做法。比如:
将蔬菜切碎做馅儿,饺子、包子、馅饼、馄饨等都可以给孩子补充蔬菜。
将彩色蔬菜打汁和面,菠菜、紫甘蓝、南瓜等都很适合做面食,颜色很好看。
将蔬菜打成茸与其他食物混在一起吃,比如南瓜、红薯、紫薯可以做豆浆和面点。
将蔬菜和水果、牛奶、酸奶一起打成果蔬奶昔,好看、好吃又能补充蔬菜。
给孩子讲食物知识,鼓励孩子吃蔬菜
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天然食物的知识,让孩子认识到蔬菜的好处,比如变漂亮、长高、变聪明等,让孩子主动吃菜。
也要讲一些广告食物、深加工食物的坏处,让孩子对食物有基本的辨别能力。
不强迫孩子吃菜,也不能纵容,鼓励孩子在饮食上的每一个进步。
适当让孩子饿一会儿
当然,这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只是巧妙地打开孩子的胃口,增加对食物的渴望。比如:饭前不允许孩子吃零食,让孩子保持旺盛的食欲;吃饭时先上素菜,再上荤菜,给孩子创造一个“只能吃素菜”的环境,逐步接受。
孩子偏食确实很头疼,越早纠正越好,否则只吃肉不吃菜,很容易造成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K、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镁等矿物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这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容易造成肥胖,增加孩子日后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教育不好成焦虑)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