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甜椒施肥,及时补充叶面肥,可达到促进坐

2022/8/13 来源:不详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甜椒是近年来市场上新出现的一种蔬菜,其个体大,颜色鲜艳,果肉含量较多,且辣度很低,营养丰富,小孩和老人都能够接受,也是很多菜系中作为辅助食材来进行色彩搭配和拼盘的重要食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很可观,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甜椒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此在各地均有种植,随着大棚生产的推广,一年四季均能生产,是市场上果类蔬菜的一个主要品种。

从植物学上来说,甜椒也是辣椒的一种,而辣椒原产地是中南美洲,因此,甜椒总体上来说生长习性更适宜于温度比较高的地区。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甜椒的种植也比较成熟,想要获得果型漂亮,个体丰满,品质优良的甜椒,仍然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其中施肥是关键一环。

一、甜椒对肥料的需求量

相对于一般的辣椒品种,甜椒由于成熟个体要大很多,因此其生长周期相较一般的辣椒要偏长,由于其根系比较少,深入土层也比较浅,因此其对肥料的需要也比较多。

在实际生产中每产1千公斤甜椒,需要氮磷钾分别为5公斤、1公斤和6公斤,还有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由此可以看出,甜椒对肥料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二、甜椒施肥的方法

甜椒施肥仍然需要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需求来进行,总体规律是随着生长进程的增加其对肥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苗期,要重点做好苗床的肥育工作。

相较于其他辣椒苗,甜椒的育苗期要长一些,因此在育苗期要提前选择腐殖质含量高、结构良好的土壤,可在土壤中施加复合有机肥以及生物秸秆肥并充分混合。

育苗过程中一般不再单独施肥,但是如果育苗密度较大,幼苗生长缓慢,可以在幼苗定植前半个月追肥一次,追肥以尿素为佳,以崔苗壮苗,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移栽前大田的基肥处理也是甜椒施肥的一个重点。甜椒由于其生物特性,根系较短,所以定植后的肥料供应非常重要,相对应的对大田的基肥处理也很重要。

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可在深耕后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以氮磷钾肥为主,一般情况下,每亩农家肥用量在3吨到3.2吨,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酌情施用。

农家肥需要在深耕时施用,平整土地后再施用复合肥,每亩用量在1吨左右,铺洒有机复合肥后可以做畦并浅土覆盖,防止肥料挥发。

在生长期,甜椒一般有三个追肥阶段。第一次追肥一般是在移栽缓苗后进行,以沟施为佳,施肥以有机肥为好,施肥后需要浅土覆盖并适当浇水,促进肥力发散便于根系吸收。

进入盛果期后,甜椒对肥料的需求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次是需要追施促果肥,此阶段在第一批果实已进入采摘,后续的果实正处于继续膨大,还有部分正在谢花坐果,因此这个阶段的追肥对丰收非常重要。

建议每亩追施粪水2吨左右,注意控制粪水的浓度不超过15%,也可以追施氮肥。此过程要注意,施用粪水时如果遇到连续雨天要暂停施肥并注意排水,防止植株倒伏或烂根。

在采摘中后期,甜椒进入了第二次坐果高峰,一般在8月底到9月初,此时光照、气温等对甜椒的生长非常合适,只要肥料充足,甜椒的持续采收将有充分保证。

此次追肥仍然以粪水为佳,间隔1周左右一次,连续2到3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追肥后要及时灌溉。

三、甜椒施肥量的合理确定

甜椒属于经济价值比较大的种植品种,种植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肥料的供给上最好预先进行估算,以减少肥料的浪费。

计算肥料的用量首先需要明确种植的预计产量,同时提前对土壤肥力进行测算,在掌握这两个数据的前提下,结合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大体上就能预算出总体需要准备的肥料以及投入了。

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建议甜椒施肥的时候结合滴灌或者膜下滴灌一并进行,此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转化率,需要提醒的是,使用滴灌设备施肥,不能用粪水,只能使用有机复合肥。

有条件的,建议在施肥的时候,尤其是坐果和果实膨大期间追肥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甜椒真实的肥料需求并最合理的配备肥料比例。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和辣椒的生产种植一样,钾肥在甜椒的生产过程中需求量比氮肥和磷肥要多,需要及时补充。

同时钙元素对甜椒表面的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缺钙容易使果实发生脐腐病,也要注意及时补充。

在甜椒的生产管理中,肥料的供给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土壤施肥的同时,也可以补充叶面肥,叶面肥以花期使用为主。

主要是促进坐果率,减少落果。尽管整个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都比较多,但是甜椒对肥料的耐受力却比较差,一旦肥料供应过量,有可能导致烧根或者植株疯长等不良症状,因此,施肥要控制好用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