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老师占用午休时间答疑解惑,被举报到教
2025/2/21 来源:不详文
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双减”的目的是什么?是解放孩子们的童年,不至于让孩子们被学业压到喘不过气,成年人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童年生活。
如果没有政策干涉,家长们会一直“卷”下去,形成恶性竞争,到最后已经分不清家长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孩子,反正家长已经成年了,被限制和影响的是孩子。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反而越来越脆弱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环境。
不过初衷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政策实施初期,一定会衍生出各种奇葩行为,不过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过了这个时间段,一切趋于稳定,新的教育环境形成,最终受益的会是孩子们。
高三老师占用午休半小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被举报
老师不好当,负责的老师更不好当。
老师一旦开始认真负责,部分学生就会有抵触情绪,为了发泄这种不满情绪,他们会跟老师唱反调,如果遇到明理的家长还好,就怕遇到糊涂家长,家长也站出来指控老师。
有责任心的家长挺不容易的,虽然他们知道只要摆烂就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管他结果是什么,反正孩子送走了,还会有下一届,这无非是“流水线”上的活。但是彻底放弃责任感,他们就会有负罪感,左右摇摆之后,很多老师还是选择做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尽管之后就会被现实打醒。
一位网友在网上写了这样一个事实:高三的老师占用孩子们午睡的时间半小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后来被举报到教育局,结果是这位老师被停课。前车之鉴,这个学校的其他老师都不敢布置作业了,更别说主动去帮助孩子们答疑解惑了,毕竟对老师们来说,保住这份工作更重要。
给家长提个醒
前几天跟老妈开视频的时候,老妈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还挺深的,她说村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双减啊,减的就是咱农村家庭的孩子的机会,学校不给留作业了,不让补课了,孩子学习自生自灭了,到时候都考不上大学,留在村子里,可是大城市的孩子呢,虽然不参加校外补课了,可是人家父母都是大学生啊,父母就能辅导孩子学习。
父母两年前回到农村居住养老,最开始还不习惯,但是现在二老已经非常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了,经常会很有代入感地介绍老家的事情。
一位网友留言说:谁愿意让孩子辍学?谁愿意让孩子进入职中学习啊?谁不想让孩子考上大学啊!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可以“卷起来”的一个原因,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会给孩子做更长久的打算,而农村家庭或者是城市底层的家庭,希望孩子们有出息,不要重复自己走过的路。
怎么样才是有出息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在成绩上有所体现,以后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才有更多的机会。
而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支持这个政策的原因。
不过也有一部分家长看得不够远,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自己也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没错,孩子的童年是没有压力了,但是成年之后压力就来了,到那个时候的那种压力才是真正的让人无法喘息的压力。
说这么说,不是说反对双减,而是希望给一些“心大”的家长提个醒,虽然说大的教育环境要改变,培训补课都被取消了,但是孩子的学习不能放松。
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和复习,分配好课外时间,关键时间段,还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孩子别犯傻,遇到一个负责的老师,就好好珍惜
双方明确规定,老师不能收费补课,一旦发现就会受到惩罚,除了有罚金方面的惩罚,还会影响到职业发展。
但是老师愿意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偿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只要不过分,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休息时间,学生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查漏补缺,如果真的不需要,站出来跟老师表明自己的态度,真的没有必要去举报老师,毁掉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的前程。
一个老师认真负责的行为被学生举报伤害的是全体老师的责任心,这是一连串的反应。
如果老师们都开始变得佛系,按照规定放弃抓孩子们的学习,保持一种摆烂的心态,老师照样可以拿工资,但是受到影响的是那部分动力不足、自律感差的学生。
别让双减变了味,共同维护我们的教育环境
之前还看到一个退休爷爷为孙子补课,被邻居举报的荒谬事件,一些家长真的是鬼迷心窍,自己想放弃监督孩子的学习,就不允许别的家长来监督孩子的学习。
这是非常变态的心理,是会扰乱教育环境的。
好的教育环境是大家共同打造出来的,降低学校的标准和负责度,家长就要负起责任,做好监督的工作,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
家长真的不用觉得自己水平差而感到焦虑,如果孩子真的愿意学习,有动力去学习,其实家长帮不上多少忙,最终还是靠孩子自己的理解和吸收。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带上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增加内驱力,形成一颗求学的心,当孩子愿意主动学习了,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题目,也可以去咨询老师,家长的水平不会是孩子进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