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种子论斤卖,进口种子论粒卖,种业该如
2023/5/23 来源:不详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头一瞅,钱都被外国人挣走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粮食,但老外有种子。
一粒进口番茄种子15块,一公斤日本甘蓝种子,一罐胡萝卜种子,1.2万,一公斤荷兰甜椒种子18万,真应了那句话,国产的种子按斤卖,进口种子论粒卖。
现在中国的粮食是个什么情况?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没有问题,国家把控很强,完全自主研发,但蔬菜、花卉、草种、高端水果等种子国产化低,大多被老外掐着脖子。
更令人痛心的是,作为多年的养猪大国,我们98%的猪族都依赖进口,我们吃的北京烤鸭90%以上都是英国进口的樱桃谷鸭,此外还有种鸡、种牛,很多都依赖,甚至严重依赖进口。从粮食产量上,我们早已是粮食大国,但在农业技术上,我们还远远称不上粮食强国,客观来说,我们的种子工程启动才20年,要想追赶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技术沉淀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真正让人不解的是,中国育种专家数量世界第一,中国农业科研院所数量世界第一,中国农业大学数量世界第一,中国种业论文数量也世界第一,明明我们有那么多育种科研成果,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不重视,当下国内做种子研发的,要么是小企业,要么是科研单位,动力不足,效率不高,基本上拿来主义,研发出的种子同质化严重,根本没有和国际巨头对抗的实力。
而有钱的大企业,大资本又嫌弃研发周期长,回本慢,宁愿投身互联网买菜,也不愿投资生物农业,这种局面下,我们的农业科技始终落后,尤其在一些蔬菜、水果、种业上,我们的研究甚至比国外落后三代。
年,袁隆平题写了一幅字《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袁隆平老先生知道,未来的粮食行业80%依赖于提升单产,而要提升单产,80%又取决于良种的科技进步。毫无疑问,杂交水稻做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突破公斤,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餐桌上的食物千千万,我们过去百年落下的功课得一点点补。
十四五规划中,国家也明确提出,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立志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推动南方硅谷杨凌高新农业地区的建设,扶持众多农业大学,这都足以看出国家的决心,同时,我们也还需要机制的设计和安排,大力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但想要真正实现产业翻身,仅靠国家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首先,观念教育很重要,很多人觉得农业就等于低端,自己已经种了一辈子地了,为什么还让子女去念农业大学?光听名字就没有工商大学、财经大学上档次。
更直接的是资本的态度,其实种子的研发,并非我们想象的要花很多钱,全球种业龙头拜耳一年的研发投入是17亿,这对国内巨头真不算多,要知道,巨头们的网约车大战四个月就能烧掉20亿,这些钱为了研发农业该多好,房子住小一点,车子开差一点都不是啥大事儿,但种子战争输了,我们的胃就会被拽在别人手里。
作为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你说这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