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宝宝,长大之
2024/12/8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
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带着宝宝去芭蕾舞团面试,朋友家的宝宝综合评定是:性格活泼,柔韧性好,模仿力高,协调力非常差。
因为在做动作的时候,小可爱同手同脚,节奏感非常差。
不过老师说节奏感和协调力都是可以经过后天练习得到改善的。
朋友说:“这大概就是当初没让她练习爬行,直接走路的原因,直到现在宝宝也没怎么爬过。”
不经过“爬行”直接走路,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朋友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她当初之所以没有让宝宝练习爬行,是因为宝宝8个月的时候正好到冬天,南方室内比较冷,地板上也比较凉,所以她才会控制宝宝,没有让宝宝练习爬行。
结果就错过了宝宝爬行的最佳时间段,天气暖和了以后,宝宝一岁多了,就直接学习走了。
这是很多宝宝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家长因为操心宝宝的衣服弄脏了,或者是室内环境不够好,所以不让宝宝爬行。
没有经过爬行,直接学习走路的宝宝,这三方面是有一定影响的:
1、平衡感比较差
爬行这件事可不简单,不妨让我们成年人来感受一下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个动作。
经常爬行的宝宝,爬行动作非常快,动作一气呵成,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全身都得到训练。
爬行的过程,是锻炼宝宝平衡力的一个过程,既是手脚协调,也是四肢和身体的协调过程,更是身体和大脑配合的过程。
这个行为太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平衡力的锻炼了。
2、容易出现感统障碍
错过了爬行阶段的宝宝,还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因为爬行的过程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平衡感,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感,更有利于提升宝宝的注意力。
如果宝宝错过了这个过程,宝宝的平衡感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对外界的感知容易产生障碍。
3、脊柱容易弯曲
宝宝爬行的过程中,脊柱是呈现一个平行的状态,这有利于让脊柱保持在这样一个形状,一些错过了爬行阶段的宝宝,或者说很少爬行的宝宝,是没有这个过程的。
对宝宝的一个影响就是,脊柱很少处在这样一个平行的状态,容易保持弯曲。
幼年时候来看,先爬后走,或者是不爬就走,好像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逐渐体现出来。
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不要限制孩子的成长节奏
对宝宝们来说,大多数正常的宝宝,都会遵守一样的规则。
六个月添加辅食,七个月会坐,八个月学会爬行,十个月前后会站立,一岁前后学会走路。
只是不同的宝宝,对这些技能掌握的时间不同。
有的宝宝稍微晚一些,有的宝宝稍微早一些。
整个过程是极其相似的,所有的小宝宝都是这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宝宝们之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是因为加入了家长的干涉。
比方说,孩子学习吃饭的时候,家长生怕宝宝把地板弄脏或者是把衣服弄脏,就一定要亲自喂宝宝吃饭,就一定会影响宝宝独立吃饭的进度,进而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独立性的建立。
再比方说,关于爬行这件事,如果家长们都不干涉,大多数宝宝都是遵守先爬后走这个成长规律的。
但是当家长干涉以后,比方说,觉得地面不干净,或者是空间太小,就不让宝宝去爬行,就控制宝宝去爬行,孩子就没有了爬行的机会。
孩子没有爬行的机会,到了一定的年龄,当然也能学会走路。
就像有的宝宝在学习走路的年龄摔断了腿,然后就打了石膏,半年之后依然会走路,而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学习走路。
不过家长干涉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一定会对孩子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所以家长还是少干涉孩子的成长,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成长空间。
遵守孩子的成长规律
有了宝宝之后,保持一种佛系养娃的态度,反而比处处关心处处干涉要好很多。
佛系养娃的精髓在于,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干涉,不强制。
要知道,自己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所有的宝宝都遵守一样的成长规律。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炫耀自己家的宝宝有什么不同,而是要遵守宝宝的成长规律,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由自在毫无限制地成长起来。